首页 » 动态中心 » 有色金属矿 » 白钨锡石的电选工艺

文章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 : 西安市经开区未央国际
电话 : 13087558575
邮箱 : 394296212@qq.com

白钨锡石的电选工艺

浏览数量: 32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8-31      来源: 本站

白钨石常常共生在一起,这在我国各钨矿山是比较普遍的(当然以黑钨矿为主),都是经重力选矿方法预先富集而得出混合粗精矿,用强磁选分出黑钨矿石,其余部分即为白钨与锡石为主的混合矿。由于两者比重相近(白钨比重5.9~6.2;锡石6.8~7.2),又均无磁性,因此用重选和磁选法不能使两者分开。一般在生产中粗粒用枱浮,细粒用浮选,效果都很差,效率也极低。然而两者的电性质则有显著的差别。白钨矿的介电常数为5~6,电阻大于1012Ω,锡石的介电常数为24~27,电阻只有109Ω左右。为此,采用电选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既经济,且流程简单,不用药剂,也不会产生污染等问题,因此国内外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国内长期以来采用枱浮或浮选,真正在生产中用电选是在1964年后。在当时条件下,研制出的电选机只有一种Φ120×1500mm双辊电选机,目前还较多地使用此种设备。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电选效率是很低的,且流程复杂,最终精矿质量和回收率都很不理想,特别是只能分选较粗粒(大于60~100)的白钨锡石,而小于此粒级者无法进入电选,且中矿返回量很大。
    湖南某矿白钨锡石的电选实际流程。该厂采用Φ120×1500mm双辊电选机(电压17.5kV),其流程:原料为重选后的混合粗精矿,经抬浮脱除硫化矿,烘干后进入电选。进入电选时的原料中含有矿物:70%以上为白钨矿,锡石约占15~20%,赤矿和褐铁矿约占5%,2%,1%左右。此外,尚有少量英石、黄铁矿、闪矿、萤石、黑钨矿,泡铋矿等。由于经枱浮脱硫,因此原料中含硫、均不高。
    对上述矿山的白钨与锡石,采用DXJ型Φ320×900mm高压电选机进行了大量试验,对小于1mm的物料进行电选时,可使电选工艺流程大为简化,只需一次电选即可得到高贡量的白钨精矿,白钨精矿中WO370%,回收率可达90~95%以上,含锡(Sn)低于0.2%;对-0.42+0.1mm粒级,只经一次电选,白钨精矿WO370.4%,(Sn) 0.14~0.18%,εWO396%;锡石回收率可达96~97%,锡石品位一次分选能达40%以上。如对锡精矿精选一次,品位可达50%以上,回收率96%
    广东某精选厂也采用上述Φ120×1500mm双辊电选机。其原料来自各矿山的黑白钨粗精矿。同样预先筛分成各级,再用干式强磁选分出黑钨精矿,余为白钨、锡石、硫化矿、云母、磷灰石和石英等。粒浮去硫化矿,再用摇床富集白钨和锡石,所得精矿干燥后电选。不同处是将物料分成较窄粒级:-2+1.4-1.4+0.83-0.83+0.2-0.2mm。各粒级分别进入电选,所用电选工艺流程大体与上述湖南某矿相同(五次电选),最终得到总的白钨精矿含WO365%,Sn0.2~0.3%,εWO380%。现该厂不用Φ120×1500mm双辊电选机,而采用60kV高压电选机后,白钨精矿量比原来增加20%左右,锡精矿产量增加22%,锡回收率提高9.55%。可见采用高压电选比过去用低压电选时效果显著。
    日本大谷山选矿厂,月处理粗精矿60t,也是采用电选分选白钨矿和锡石。原料中含有硫化矿,先用浮选脱除。所用的设备为Φ125×500和Φ125×1000mm,电压为20kV的电选机。将原料窄分级成为+10,-10+20,-20+40,-40+80,-80+150(180)等各个粒级。先用磁选脱去磁性矿物,再分别多次电选。仅报导了白钨回收率可达95%,未见白钨品位和其含锡量和锡的回收率及锡石品位。
     此外,苏联对原料中含有多种矿物的白钨锡石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原料中主要为锡石(Sn9.7%)和白钨矿(WO37.9%),其次为铁矿、独居石和石英等。粒度为0.1~0.6mm,采用了电、磁选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经多次分选后,结果如表1所示。

1   0.1~0.6mm白钨锡石的电选结果

35e1cfcad6ab0ebd051b23eb941ddc1    

从上述结果看,效果不甚突出,而且最细粒级也只能达到150180目。此外,电选也可用于黑白钨矿的精选分离。

快速链接

产品案例

友情链接

行业平台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公众号
                微信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9-89875196

联系电话:13759951385(祝)
电子邮箱:zjl888202212@163.com

地       址:经开区凤城七路未央国际21层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凤城七路未央国际21层  邮编:710016
网站地图  © 2020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陕ICP备18008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