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中心 » 有色金属矿 » 氧化铅锌矿选矿工艺

文章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 : 西安市经开区未央国际
电话 : 13087558575
邮箱 : 394296212@qq.com

氧化铅锌矿选矿工艺

浏览数量: 26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3      来源: 本站

 是重要的有色,全世界80%的铅锌是通过硫化铅锌矿冶炼得到的,但由于氧化铅锌矿矿物组成复杂,共伴生矿多,嵌布粒度细,泥化现象严重,且可溶性盐含量高,各种难免离子对铅锌可浮性的影响极大。因此,目前仅有少部分高品位氧化铅锌矿有开采价值,对低品位难处的氧化铅锌矿用常规的选矿工艺难以回收。目前具有工业价值的氧化铅锌矿主要有白铅矿(PbCO3)、铅矾(PbSO4)、菱锌矿(ZnCO3)、异极矿等,我国作为一个氧化铅锌矿资源大国,在当前国内铅锌精矿产量无法满足需求,仍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加强对氧化铅锌矿回收利用的研究对缓解供需矛盾有重大现实意义。

浮选工艺

目前铅锌矿选厂通常采用浮选工艺。单一的氧化铅锌矿床较为少见,氧化铅锌矿主要来自于硫化矿的氧化带,既含有氧化矿,又含有硫化矿。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原则主要有两种,一是“先硫后氧”,既按方铅矿-闪锌矿-氧化铅矿-氧化锌矿的顺序浮选;二是“先铅后锌”,既按方铅矿-氧化铅矿-闪锌矿-氧化锌矿的顺序浮选。目前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工艺主要有硫化浮选法、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螯合剂浮选法、絮凝浮选法。

1.1硫化-黄药浮选法

硫化-黄药法是回收氧化铅锌的有效途径,国内外选矿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硫化-黄药法的机理是预先对氧化铅锌进行表面硫化,使氧化铅锌表面覆盖一层疏水较强的硫化物薄膜,再用黄药类捕收剂进行浮选。早期研究发现,矿浆温度加温至50~60℃时,会有利于氧化锌矿物的硫化和药剂的吸附,但硫化剂过量会抑制黄药与矿物表面的作用,且氧化锌矿物硫化后需要加硫酸活化后才能用黄药捕收。

孙伟等人采用硫化-黄药法浮选白铅矿,硫化-苯硫酚浮选异极矿,对云南沧源某氧化铅锌矿进行浮选工艺研究。用Na2S作为硫化剂,丁黄药为铅捕收剂,苯硫酚为锌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获得铅品位为53.93%,含锌13.13%的铅精矿,锌品位为31.82%,含铅为2.75%的锌精矿,以及铅品位为33.38%,锌品位为19.10%的铅锌混合精矿,铅锌的综合回收率达98%以上。

硫化-黄药法应用技术较广泛,更多的用于氧化铅的回收,但选择性一般较差,用于复杂低品位的氧化铅锌矿难以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此外还需要加温过程和活化过程,流程较复杂,成本较高。

1.2硫化-胺盐浮选法

硫化-胺盐浮选法也叫雷(Rey)法,是MauriceRey及其助手最早发现的,并且证明伯胺类捕收剂是最有效的。目前,硫化-胺盐浮选法已经成为浮选氧化铅锌的主要方法,国内的氧化铅锌选厂大多采用硫化-铵盐浮选法。该工艺不需要加温硫化,并且过量硫化钠不会对后续的浮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陈锦全等人对某高泥化氧化铅锌矿进行硫化-胺盐法浮选试验研究,以硫化钠为硫化剂,混合胺(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为捕收剂,在铅锌给矿品位为3.54%5.86%的条件下,获得铅精矿品位为45.23%,回收率73.51%,锌精矿品位40.56%,回收率76.21%的浮选指标。胺类捕收剂对铅锌有良好的选择性,其选别指标比硫化-黄药法要好。但硫化-胺盐浮选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对矿泥和可溶性盐敏感,对原矿含易泥化的脉石矿物选择性较差,药剂用量大。实际生产需要脱泥和硫酸清理活化,会使锌金属大量损失和工艺流程复杂化。

1.3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

脂肪酸类捕收剂广泛的用于硅酸盐类矿物、酸盐类矿物等氧化矿的浮选,其可直接用于氧化锌的浮选,也可用于反浮选除去精矿中碳酸盐和硫酸盐,提高精矿品位。

法国人J.M.Cases等人首先将脂肪酸工艺应用于处理含硅酸盐脉石的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并采用此工艺处理Sanguninede(桑吉内特)氧化铅锌矿石,通过硫化-黄药浮选白铅矿,利用Na2CO3Na2SiO3抑制硅酸盐脉石矿物,用油酸直接浮选菱锌矿,最后得到品位为44.60%锌精矿,回收率为84.50%的选别指标。叶军建等人在单独使用丁基黄药或胺类捕收剂GA-1对矿石中菱锌矿无捕收效果的情况下,使用脂肪酸类捕收剂FA-1GA-1的组合捕收剂,给矿锌品位为8.90%时,通过一次粗选就可获得锌精矿品位22.59%,锌回收率74.03%

虽然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对脂肪酸浮选氧化铅锌矿的研究,但脂肪酸类捕收剂对脉石矿物的选择性较差,对含碳酸盐和硫酸盐脉石矿物的氧化铅锌矿选别效果很差,尤其是含铁高的氧化铅锌矿更为困难,至今在工业中应用并不广泛。

1.4螯合剂浮选法

螯合剂捕收剂由于具选择性高,捕收能力强的特点而受到人们重视。汪伦等人使用普洱县氧化锌矿进行有机螯合剂水杨醛肟活法-胺浮选试验,采用了一次选别的浮选流程就能获得品位37.07%,回收率73.92%的锌精矿。其中CF对菱锌矿、白铅矿有良好的捕收性能,对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褐铁矿作用较弱。在以CF为捕收剂时,六偏磷酸钠和硫酸锌盐化水玻璃能有效的抑制方解石等脉石矿物的浮选。

在常温和自然pH值的矿浆中就能有效将菱锌矿、白铅矿与脉石矿物分离,不需要像黄药类和胺类捕收剂的碱性环境,并且减去的硫化工序,提高了可操作性,节省大量的能耗和硫化钠药剂。规避了黄药类和胺类捕收剂选择性不强使氧化铅锌矿浮选指标低、药剂消耗大、操作成本高的缺点。由于螯合剂捕收剂价格较高,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稳定性和理论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并未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5絮凝浮选法

氧化铅锌矿在微细粒和矿泥中损失较多是造成氧化铅锌矿浮选指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加入选择性絮凝剂后,细粒氧化铅锌矿物团聚成较大颗粒的矿物,使其可浮性提高并且很好地实现了细微粒脉石矿物的分离,有效提高了铅锌金属的回收率。

相关研究者采用阴离子絮凝剂2PAM30探讨选择性絮凝兰坪水锌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阴离子絮凝剂2PAM30与六偏磷酸钠和EDTA混用可较好地分离水锌矿与石英。韩文静对河南某深度氧化铅锌矿石进行了实验室中型规模絮凝浮选研究。原矿锌氧化率92.3%,铅氧化率90.4%,原生矿泥16.8%。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絮凝剂,采用先铅后锌的优先浮选原则。实验最终得到品位分别为49.83%40.75%的铅锌精矿,铅锌回收率分别为42.26%81.64%。实验应用于生产后得到锌精矿品位在30%以上,锌回收率64%

选冶联合工艺

选冶联合工艺是将浮选与冶工艺优势相结合的一种选别工艺。

对于一些性质复杂,含钙、、硅等较高的氧化矿,使用单一的浮选法难以回收,选冶联合工艺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采用“硫化焙烧—人造硫化矿浮选”的选冶技术思路,石云良等人对兰坪氧化矿进行了硫化焙烧浮选试验研究,焙烧产物经过常规硫化矿的浮选后获得的混合精矿铅品位7.85%、锌品位34.24%,铅锌回收率分别为79.13%79.04%

研究者采用循环氨浸—萃取—酸性电积—氨浸出渣浮选的工艺流程处理云南兰坪高碱性脉石型低品位氧化锌矿,对氨浸渣再磨后以硫化—黄药法同时浮选浸出渣中闪锌矿和残留菱锌矿。最终得到锌品位为22.16%的锌精矿,回收率为68.97%,锌的总回收率达92.57%

选冶联合工艺对氧化铅锌矿的处理能规避氧化铅锌矿中钙、镁、硅等杂质的不良影响,既能充分发挥冶炼技术对有价金属的回收,又能充分发挥浮选技术回收硫化铅锌矿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结语

①由于氧化铅锌矿矿物组成复杂,共伴生矿多,嵌布粒度细,性脆而易过磨而发生泥化现象,且可溶性盐含量高,各种难免离子对铅锌可浮性的影响极大,造成了其难以选别和利用。

②对于氧化铅锌矿的利用,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近年来虽然在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和药剂方面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局限性较强,由于经济技术上的原因,难以进行工业化应用。

③利用新技术简化药剂合成的条件,开发廉价高效的新型浮选药剂,进一步研究细微粒浮选的新工艺,实现氧化铅锌矿的高效低成本回收,是当下选矿工作者们努力的一大方向。同时选冶联合工艺结合冶金和浮选的优势,能大幅度简化选别流程和提高选别指标,在氧化铅锌矿的选别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对选冶联合工艺研究相对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快速链接

产品案例

友情链接

行业平台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公众号
                微信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9-89875196

联系电话:13759951385(祝)
电子邮箱:zjl888202212@163.com

地       址:经开区凤城七路未央国际21层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凤城七路未央国际21层  邮编:710016
网站地图  © 2020 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陕ICP备18008856号